《霓裳》系列作品以现代时尚的生活为主题,对女人体的概括,变形,对衣纹的独特艺术处理,对材质的着色、磨光,让材料说话,使雕塑达到难于用语言表达的程度。时尚是什么?材料的运用,线条的使用,形体的塑造中已经表现了“时尚”的本质与精神,更给时尚一个全新的感觉,也表现风光鲜活的时尚生活下的精神状态。
2002年开始,《霓裳》系列的想法日臻成熟。
《霓裳》系列作品,有的古朴,有的绚丽,有的冷艳,有的神秘……服装与雕塑的语言,在作品中默默地产生出“霓裳羽衣”般奇妙的共鸣。
《霓裳》系列歌剧演员
尺寸:3.2米
材质:铸铜、金箔
材质:铸铜
尺寸:200*150*80cm
该作品陈列于今日美术馆
该作品被国家大剧院收藏并长期陈列于水下廊道,作品缩微件被作为国家大剧院官方礼品。
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中,以当代时尚文化为媒介,把东方的女性美和服饰美以一种极度张扬的、充满形式感的方式表现出来,这或许就是潘松“霓裳系列”的独特性所在。
——孙振华
(深圳雕塑院院长、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、《中国雕塑》主编、理论家)
服装,在当代作为一种视觉与空间的艺术,既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形式的绘画,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三维空间立体雕塑,其本身是一个融合多重艺术形式与艺术元素的集合体。由此引申,雕塑与服装也因为这种共性,而在潘松的意识中不再泾渭分明。
《霓裳》系列8
创作年代:2006年
材质:铸铜
尺寸:95*33*24cm
《霓裳》系列16
创作年代:2006年
材质:铸铜
尺寸:50*38*15cm
《霓裳》系列17
创作年代:2007年
材质:铸铜
尺寸:134*39*34cm
“文化的空间叠映”是潘松雕塑的特征,是一种具有后现代气质的艺术理念。在我看来,潘松的雕塑创作与前代雕塑家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此。
潘松的《霓裳》系列反映出潘松雕塑创作的两个艺术追求,也是他的艺术观念,一是寻找最有表现力,最能传达个人内心真实与感动的艺术“符号”,这种符号不是简单的风格化的艺术样式。第二点是寻找中西文化的不同特质,探讨西方现代雕塑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叉会合点,在这一过程中,一步步走向中国文化的深处。
——殷双喜
(《美术研究》主编,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、理论家)
《霓裳》系列18
创作年代:2007年
材质:综合材料
尺寸:66*39*29cm
《霓裳》系列21
创作年代:2007年
材质:铸铜铂
尺寸:96*32*40cm
《霓裳》系列22
创作年代:2008年
材质:铸铜综合材料
尺寸:126*21*32cm
《霓裳》系列的创作,跟潘松的身份有直接关系,他在北京服装学院任教,毕业于当年的中央工艺美院,潘松从他周边的专业性的素养环境得到启发来完成。那么以这种时尚来作为雕塑主题直接切入的中国雕塑家还没有,他是第一个以这个为主题来做系列作品的。把流行性文化介入雕塑系统,其实是把流行性文化经典化的过程,这个过程潘松找到了一个切入点。时尚的语言和雕塑的关系,用一种艺术语言进行连接和探讨。服装还是属于设计,设计是服务于人的,而艺术本身不是简单服务性的,是提升人的一种精神,他现在是把它们从时尚、设计的概念转化成纯艺术,从这个过程里找到他自己的一种解读方式。
——吴洪亮
(北京画院副院长、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)
《霓裳》系列24
创作年代:2010年
材质:铸铜综合材料
尺寸:69*50*34cm
汉俑、巴洛克和北方神话的混合体,古典、时尚和雕塑的混合体,潘松正在寻找他的语言立场——在汉宫歌赋与西欧王廷之间,在当代服装时尚与后现代建筑的装饰性之间,在唯美冷艳与斑驳锈损之间,在贴金的物质性和大漆的历史性之间,他往返游移,并始终警惕着陷入唯美装饰小品的陷阱。
——唐尧
(《中国雕塑》副主编、策展人)
潘松,1972年出生于安徽。
199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雕塑专业,获学士学位。
20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,获硕士学位。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,国家一级美术师。中国北京2008国际雕塑特别邀请展作品监制成员,第一至五届“中国芜湖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”作品艺术监制,多次参加和独立设计、制作大型城市公共雕塑。
现任教于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