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岁前,雕塑家潘松在西方美术史中忙着塑造自己的艺术世界,三十岁之后,他回归东方文化,没有一丝“水土不服”,开创了另一番本该早些觅到的豁然开朗。
潘松他的工作室墙外,是京城北三环的喧嚣,墙内,却自成一派——“君子不出家而成道于国的”那种淡定、坦然以及宁谧可以让时间静止。不管是在学校,还是在自己的工作室,潘松说除了教课或者大型雕塑项目的邀请,他每天基本上只做有限的几件事,没有任何娱乐。“娱乐既是愉悦身心,年轻的时候,杰克逊、麦当娜还有枪炮玫瑰是我的娱乐,”潘松道。“现在让我快乐的事情很简单,就是读书、写字,还有画雕塑稿。”
读书,对于潘松来讲,现在更多的是读帖。他会拿着东汉的《张迁碑》乱写乱画,然后灵感激发的结果就是,一连可以想出二十多个专业方案,又或者常常为宋代李诫的《营造法式》挑灯,流连忘返,如醉如痴。五台山的佛光寺、南禅寺等寺院,潘松都去看过。他说他记得最清楚的是第一次到佛光寺,爬上台阶看见大殿的时候,立即就被大殿巍峨的气场颠覆了三观,掘地三尺也没能找到恰当的表达抒发心中的震撼。
潘松习字案台后的墙上,是他自己的墨迹——一句出自《孟子·尽心上》的“俯仰不愧天地是非自有春秋”。不论是年轻时对于西方美学的推崇,还是现今重塑东方本位思想的日常,潘松都不需要去向外人做过多解释,这只是关于自我心境的进出与加减。潘松说,不好玩儿了就换一种玩儿法,然后在而立之时,找到了和自己对话的一种更有效的方式,创作上曾经的疑惑为他打开了另一扇思索的门,潘松很自然地找到了其实本该属于他的,可以制造出真正震摄魂魄的力量。所以也就有了《朴》系列,“朴”取自《老子》中的“见素抱朴”,造型灵感来自甲骨文,是潘松在回归自我本源,顺畅思索之后的结果,也让艺术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专属创作语言。
潘松说,三十岁之前一定要折腾,但是折腾的同时不代表就要放弃思考。从小时候玩泥巴给自己造玩具,到少时不甘心守在老家机关工作报考了中央工艺美院,然后而立之年不破不立再次寻找自我,这位能折腾的艺术家现在也踏实了下来,偏安一隅,享受生活中每一天的慢速和谐之美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